這一篇要騎著單車,深度遊覽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看著高高結穗的紅藜麥,穿梭在像龍貓隧道的林木間,
還要品嘗位於中美路上的海風餐廳,
老闆精選食材製作平價的異國風味料理,
最後乘坐北花線-回遊號,從花蓮回台北,
這也是我的蘇花改初體驗喔!
話說之前來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是跟朋友來玩,
對於環境不太熟悉,只在有彩繪的木頭群裝置藝術區拍拍照就走了,
這次因為請了森林志工老師,幫我們講解又帶著深度遊覽,
才讓我真正發現這裡迷人的地方。
為什麼叫做大農大富呢?
以前大和溪以北是大農農場,以南是大富農場,
因而得名。
這裡的土地屬於台糖,原本拿來種甘蔗,
在2002年為了配合政府的平地造林計畫,
才開始種樹,之後由林務局出面建議規劃成平地森林。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腹地廣大,
有1250公頃,相當於48座大安森林公園,
是台灣首座平地森林園區,有20多種近萬棵低海拔常見樹種,
南北環將近13公里的自行車道,
園區提供電動腳踏車跟一般腳踏車租借,
怕累的話可騎電動腳踏車遊覽。
腳踏車的車籃裡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的自行車道導覽圖
遊客服務中心前有木製祈福御守,
站在租車地點,正前方是海岸山脈,後方是中央山脈,
由於花東縱谷是歐亞大陸板塊跟菲律賓海板塊交接,
所以地震特別多。
在TAIWAN可以拍張熱血出遊的照片,背景就是海岸山脈
部落意象木雕,光看就能感受族人們載歌載舞的歡樂氣氛
這裡有整排的造型涼亭及休憩座椅拍照,涼亭在阿美族語是達麓岸,
一般是用漂流木搭建,屋頂鋪蓋檳榔葉或芒草,
是他們平常開會的地方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生態豐富,樹上不時有螞蟻築巢,
常常可以發現一顆顆的蟻窩,四周也有蟻窩的造形藝術裝置
騎到一半,志工老師往前一指要我們猜猜這是什麼作物?
只見紅色一粒粒結穗成串,在風中輕輕吹拂,
背景是超美的海岸山脈和涼亭,感覺像來到國外,
原來這就是花蓮的紅寶石-紅藜麥,面前這一整片都是,
如果長得好的話,可以跟人一樣高,最多高達2米,
結穗的部分能到3、40公分,
紅藜麥因為富含纖維素跟鐵質,
對女生來說是很好的食物,
面前這是土鳳梨田,不過說真的如果沒有導覽老師帶的話,
根本什麼都看不出來,就會直接騎過去XD
接著老師拿了一片長毛的葉子要我們搓搓看,
有點像是薄荷葉,但其實這是仙草,
平常都是直接吃到整碗黑黑的仙草,
從來不知道仙草的葉子長這樣耶!
一路騎到森林自行車道,往前看筆直的林木映入眼簾,
好像龍貓隧道,老師說這裡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風光,
現在看是綠油油的樣子,秋天則是黃澄澄的步道,
拍起來都有不同的美。
一旁彎曲的小徑也很漂亮
老師撿起地上的青楓,讓我們揉一揉再聞,
有點像是青芒果或芭樂的味道,這就是楓香
老師說這是在森林裡的五感體驗,
先是視覺看到的植物林木,嗅覺聞到新鮮的空氣,
味覺吃到植物的味道,聽覺聽到蟲鳴鳥叫聲,
觸覺摸著樹葉的觸感,或是直接懷抱大樹的感覺,
於是我們拍了cos無尾熊的照片
這一顆顆的樹眼,是經老師提醒我們才發現,
原來每棵樹如果脫皮結痂,就會形成這樣的樹眼,
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
志工老師說這裡是人在做,樹在看,叫大家千萬不要對森林做壞事喔!
園區近24種樹木種類,排列方式是每6行一個樹種,
自行車道上有楓香、杜樱、楠樹、楝樹、烏心石、茄苳樹,
種最多就是光臘樹,就是獨角仙的最愛。
樹幹上披著一層像是衣服綠綠的,老師說這是地衣,
有分絲狀地衣跟葉狀地衣,主要是形狀不同,
地衣不是單一植物,而是無色的真菌、菌絲和有色的藻類細胞,
組成複合的生命體,只有在乾淨的環境中生長的林木,才會看到地衣。
吹著微風,聽著時不時傳來的鳥叫聲,呼吸吐納純淨的空氣,
老師說如果有時間,真的要在林木間放鬆身心好好感受,
他還跟我們說,之前有一對從台北來的60幾歲退休夫妻,
暑假來園區玩,老婆一下車開始抱怨四周沒有遮蔽物很炎熱,
老師耐著性子要他們往森林步道走走,原本想半小時就會回來,
哪裡知道大半天過去,遲遲沒看見他們的蹤影,怕有危險,
老師就騎車出去找,繞到一處草地,才發現夫妻倆躺在那裡,
老師要我們猜猜那對夫妻見到他的第一句話說什麼?
旅伴一位猜"這裡很舒服",另一位猜"有好多樹",
只有我好像福至心靈,脫口而出"不想回台北",
老師點點頭,我手臂瞬間起雞皮疙瘩,
恩,這果真是台北人的共同心聲啊!
來到花蓮慢生活之後,心真的就留在這裡了呢!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是很早就可以看到螢火蟲的地方,
每年3、4月可以賞螢火蟲,整片面積很大,
因為是平地森林,交通方便,不是在偏遠的山區,
為了復育螢火蟲,除了自行車步道外的其他地方,
都不做太多的修剪,為的就是能讓生態系豐富,
有更多螢火蟲的食物,讓他們的數量變得更多。
在解說的過程中,老師手指樹幹,
才發現原來有隻可愛的蜥蜴現身,
只是跟樹幹顏色太像,不容易發現,
只能說老師眼睛很利
騎回遊客中心附近,有蟻窩咖啡,是造型裝置藝術的小屋,
有可愛的小螞蟻在上面,這裡專賣咖啡飲料跟伴手禮。
離開之前,別忘了在2020相框前拍照
花蓮海風美食館位在中美路上,裝潢以海洋風為主,
老闆專科學的是電子,會接觸料理是因為從小家裡常常要請客人吃飯,
看著大廚來來去去培養出興趣,再加上開餐廳20年,看著大廚做菜,
所以他都說自己是學徒學了20年以上。
海風美食館一開始做的是迴轉壽司,
所以老闆最先接觸的是日式料理,後來改做自助吧,
才有中式跟西式加進來,
這幾年因為想要專注在自己想呈現的料理,
於是再次轉型做成盤餐形式,並運用20年中、西、日料理的經驗結合,
老闆希望呈現的食物都是從食材開始製作,而不是買現成品,
菜單裡只有薯條是例外,因為薯條是客人要求,小朋友想吃,
老闆便找了自己覺得口感較好的薯條當配菜。
我們這道焗烤馬鈴薯泥,是真的馬鈴薯泥,是有馬鈴薯塊不是用馬鈴薯粉製作,
旅伴吃出了差別,還跟我們分享經驗,
日式揚出豆腐則是花蓮的日本料理店廚師分享的食譜,
老闆做了改良並用柴魚花調味,上面有蔥花跟昆布,
外皮厚實裡面軟嫩,吃起來很甜,
泰式椒麻雞以往的做法是醃過的椒麻雞再去炸,最後淋上椒麻醬,
老闆覺得味道太重不適合,所以特調了這個醬汁,
特別是冷的淋上去遇熱才會更有共鳴,
一般的椒麻雞會辣,但老闆說很多人不吃辣,包含自己的小孩也不吃辣,
所以他做的椒麻雞是沒有辣的,辣要另外加,
底下的高麗菜絲是選用高山高麗菜,用手工切,切到細,泡冰水
才會整個是捲曲甜脆的口感,而且是可以拿來包手卷等級
酥皮濃湯的酥皮是用宜蘭廠商的螺旋酥皮,
而且酥皮是有雙層,不是一般四角形的,
吃起來會有一條一條像千層,口感更有咬勁,
裡面主要有南瓜+馬鈴薯還有蝦肉...等,
我開玩笑說:老闆,你的南瓜該不會自己種吧?
沒想到老闆認真的說:真的種過一陣子,
後來人力不足才找廠商配合,
聽得我們都瞪大了眼睛,這些事都自己做的話,
到底有沒有時間睡覺啊?XD
鐵板美國沙朗牛排,上面的麵包蒜泥塗著的蒜泥是自己製作,
吃起來特別香,味道也很濃郁,讓我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牛排則是請台北廠商找牛肉最嫩的部位不要肥肉,
再從台北運到花蓮,真的很搞工啊!
牛排煎好進烤箱,肉會慢慢熟, 回溫一下,
以七分熟為主,老闆覺得這樣口感最好
配菜的豆干滷得超入味,
在沙朗牛排中間看到豆干覺得這個混搭還挺有趣,
一種中西合併的概念,老闆說豆干要想滷的入味
要小火悶久一點,再用大火起鍋 ,主要也只有加八角
好吃到連客人都想直接學回家自己做
老闆說他有放比較多的蔬菜,
因為很多來這裡吃飯的都是補習班下課的小朋友,
所以想盡量以營養均衡的菜色為主,
家裡的小孩也是吃他煮的菜長大。
現在花蓮提倡智慧觀光,
消費提供e-Pay多元支付方式,包含街口支付、
line pay、悠遊卡、apple pay等服務。
出門不用帶現金喔!十分方便~~
另外只要加入花蓮好Q連結會員,
消費還可享有店家專屬優惠。
花蓮海風美食館 粉絲團連結
電話:03 831 1198
地址:花蓮市中美路52號
營業時間:
星期三 11:30–14:00, 17:30–21:00
星期四 休息
星期五 11:30–14:00, 17:30–21:00
星期六 11:30–14:00, 17:30–21:00
星期日 11:30–14:00, 17:30–21:00
星期一 11:30–14:00, 17:30–21:00
星期二 11:30–14:00, 17:30–21:00
自從知道蘇花改通車之後,就一直很期待,這次終於有機會可以坐坐看,
我們在花蓮車站對面的統聯客運搭乘 北花線-回遊號,門口有寫票價,
花蓮到蘇澳全票是100元,花蓮到南港是320元,
車子是白底,藍綠相間,帶出花蓮山水的意象,
車上座位寬敞,是皮革座椅,並且都有附USB充電孔,
北花線-回遊號規劃了2個無障礙座位,
如果坐中間的位置,剛好斜前方的無障礙座位又沒人的話,
感覺就是兩扇大大的觀景窗,適合欣賞窗外風景,
出發之後,會先停花蓮新城太魯閣車站,才開始北上,
沿途會經過8座隧道、清水斷崖跟海景,還有高速公路,
原本還擔心很晃,結果沿路都很平穩,讓我全程都在拍照,
很可惜的是因為風雨較大,外面拍起來灰灰的,不然應該更美,
全程大約3個多小時的車程,時間也還ok,沒有特別久,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一天只有2班,
希望以後能增加比較多的班次,就更方便囉!
發現北花線-公運美學新體驗 粉絲團連結
本計畫由經濟部工業局與花蓮縣政府指導,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主辦
計畫名稱:「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補助計畫,打造花蓮智慧觀光友善城市」
想"發露"帆帆貓的最新旅遊資訊就卡緊來按讚啦~(不要忘了讚之後要到粉絲團設定成接收全部訊息喔)
喜歡帆帆貓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幫忙在文章標題下方點讚及分享,這是我po文的原動力喔>//<
留言列表